| 索引号 | 123710820523660209/2025-018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青山小学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一、亮点工作
以校风、教风、家风、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助推学校党建品牌不断迈向新高度,争创威海“清廉学校”,助推学校党建品牌上档升级。
1.培植清净校风,建设清爽的“青葵园”。建设廉洁文化阵地。打造“四清校园”。围绕清正班子、清雅教师、清朗学生、清馨家庭四个方面,构建系统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培育师生清廉素养,提升校园治理效能。
2.弘扬清正教风,培树清雅的“大先生”。开设“清风”教师分享会。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查摆问题形成整改台账,制定改进措施。学期末,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评选表彰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色且廉洁奉公的“大先生”。
3.涵育清新学风,培育清朗的“青小豆”。举办“清廉杯”廉洁文化创意大赛,开发“青莲”校本案例,将廉洁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倡导清纯家风,优育清馨的“青禾家庭”。开展“青禾家长学校”专题讲座。
二、重点工作
(一)构建素养导向的“全息式”学业述评框架,推进“学科+评价”深度融合。
依托教育改革评价项目,从非纸笔、跨学科素养测评两个方面,优化“全息式”学业述评体系,助推学生成长全过程。
1.目标导向,促评价迭代升级。立足核心素养,围绕四大能力构建评价目标系统。
2.主题引领,促测评深度实施。确定非纸笔测评主题,构建实施方案,架构测评内容基本框架。
3.数据画像,让教改有法可依。组织开展非纸笔测评,依托全息数据库,上传学科表现型评价指标。
4.主题述评,让素养测评落地。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开展跨学科素养测评,完善测评支架工具,形成精品案例。
(二)丰富生态德育体系,家校社协同护航学生发展,优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丰富“绿水青山,生态育人”德育体系,以家校社教协同联动为纽带,打造家校社教联体机制,盘活教育资源,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1.丰富德育课程体系,培铸时代新人价值观。围绕“1412”生态德育目标体系,确定年度德育计划。优化主题教育课程,创新“五彩课堂”,丰富金色课堂,丰富e智课程。
2.打造家校社教联体,绘就协同育人同心圆。建立家校社共育机制,组建膳食监督家委会,加强对校服和教材教辅征订的管理,开展社区教育,组织亲子主题研学。
3.筑牢心理健康防线,护航学生成长向阳路。开展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开展“一对一” 跟踪辅导和面对面谈心谈话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
(三)构建“安全教育体系+法治筑基工程”双轨框架,守护学生安全成长。
通过课程浸润、家校社协同、风险防控闭环、法治实践赋能,形成“知险善避、崇法笃行”的青少年成长护航体系。
1.启航・成长盾牌——周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通过家长会建立安全教育共识。
2.筑基・应急长城——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三级排查网络,每月开展专项演练,形成“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复盘改进”标准化流程。
3.明法・知行课堂——青少年法治素养筑基专项行动。每学期开展1次法治主题班会,2次邀请法治副校长入校进行校园欺凌防范、网络法律常识、青少年犯罪案例警示等主题的讲座。
4.力行・法治先锋——沉浸式法治实践育人品牌计划。成立校园法治宣传志愿队,走进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
(四)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全年化推进、多元化举措、制度化保障”为主线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锻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借助微信平台对学校最美教师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推介,展现教师在教学创新、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等方面的优秀故事,传递教育温度。
2.寒暑假前,围绕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或校外兼职、酒驾赌博等针对性开展提醒教育。组织开展一次师德主题党日活动,加强价值引领。
3.开展师德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案例警示等形式,学习各级师德宣讲团的宣讲,分享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心得体会。
4.依托全市师德涵养基地、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1次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师德研修教育。
(五)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饮用水管理
通过强化组织架构压实责任,构建“日查验、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深化整改,以谈心谈话、多元监管、培训教育提升服务,筑牢校园饮食饮水安全防线。
1.强化组织架构,压实责任链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学校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直接抓、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2.构建多维排查,深化问题整改。每日进行食材验收查验、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每周进行食品安全排查治理,向家长公示学生营养食谱,邀请家长到校尝餐监督。每月召开食品安全专题调度会议,组织食品安全巡查,对劳务、供应链公司进行考核,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家长师生意见建议。
3.统筹全局重点,提升服务效能。做好餐厅服务工作人员谈心谈话工作,继续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作用,征集对食堂工作改进意见,及时发现并整改潜在的风险隐患。每月常态化开展培训与演练,实现管理与服务提质增效。
4.严管饮水安全,守护健康防线。聚焦关键节点开展水质检测,明确专人负责,确保饮水安全达标。
(六)规范教辅、校服采购流程,切实维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
1.严格执行“一科一辅”政策,全面整治规范征订教辅材料,健全完善规范征订的长效机制。
2.增强教材教辅管理整治意识、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学校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3.严格监督与把控校服采购各项流程。完善学生校服选用管理办法、校服穿着规范和管理要求。
4.健全监督与宣传机制,提升学生及家长满意度。
三、难点工作
(一)探索“小空间·大活力”课间体育项目建设,为明年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打下基础。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打造更多活动空间。课间 15 分钟推出“定制式”课程内容,采用“室内+室外”的方式探索“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深化体教融合,着力提升学生课间活动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积极准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持续提升校园足球水平,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足球文化。
1.围绕传统体育游戏、特色跳绳、课间游戏等体育项目,构建“小空间·大活力”课间体育活动规划方案。
2.开展“阳光体育月”主题活动,强化运动习惯。参加全市大课间活动比赛,组织家长开放日展示课间活动成果。
3.进行中期体质健康复测,形成对比数据,分析数据并优化活动方案;学期末评选“特色项目”“运动之星”“健将班级”。
4.优化运动模式,持续推进课间体育活动,建立“体育+”跨学科融合实践,实现数据精准赋能体质提升活动。
5.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建核心团队,制定初期发展规划和教学内容框架。
6.制定月度训练计划表,以赛促练,按月度开展各项竞赛。持续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创建准备工作
(二)深化专业成长,强力赋能教师队伍生态建设
通过“精准式”研训提升教师能力,以“下沉式”课题深入研究,结合“增值式”读写训练,全面更新教师观念,有力推动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 持续发展。
1.“精准式”研训赋能。围绕大单元教学、学业评价、命题研究、跨学科学习、信息技术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完成各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用 AI赋能课堂教学。
2.依托希沃智慧课堂教学分析系统,按“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路径开展循证教学课例分析,分享循证教学改进教学的成果。
3.“下沉式”课题攻坚。研制校级微课题研究指南,组织教师依据指南开展校级课题申报与实践研究,物化成果,形成课题阶段性成果。
4.“增值式”读写进阶。推荐阅读书目,开展全员共读活动。持续推进青年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以读书沙龙、经验交流等形式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四、难点工作
持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借助教学竞赛,推进大单元教学研究,赋能课堂教学。依托循证教研,推进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寻找教学突破策略。开展命题设计研究,以评价促进学习素养提升。借助学科基地,辐射带动全学科优质发展。
1.课堂教学:竞赛引领,提质增效。根据老中青三阶层面分别开展青草展示、青檬深耕、青藤相传等三阶竞芳华教学竞赛活动。组建学科工作坊深入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
2.循证教研:数据驱动,精准施策。聚焦“课堂问题有效性”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从问答模式、问答类型、问题链设计等方面开展精微研究。
3.精微行动:素养导向,科学评价。开展“5 分钟精微测评” 的命题设计主题研讨,提高课堂诊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学科基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借助英语省级学科育人实验校,深入探究英语大单元教学与教育戏剧相互融合的有效方法,结合新教材形成精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