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荣成市
首页
>荣成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普通中小学目录>规划统计>规划计划
      索引号 12371082494485203Q/2025-0174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荣成一中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荣成市第一中学2024-2025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6:51 来源:荣成一中 浏览次数: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过去一年,荣成一中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围绕高考备考、优秀生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精准施策,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深刻剖析问题、持续优化改进。

 一、分层推进,构建精准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立足各年级学生特点与教学目标,实施分层管理策略,从夯实基础到强化能力,再到科学备考,层层递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一年级:筑牢根基,培育习惯

高一阶段聚焦“双基”建设,即基础知识积累与基本学习习惯养成。在课堂管理上,建立“巡查-反馈-整改”机制,通过教师每日课堂巡查、学生自主监督小组互查,及时纠正抖腿、注意力分散等不良行为。针对初高中学习方法断层问题,开展“学法指导月”系列活动,邀请学科带头人开设“高中学习策略”专题讲座,组织优秀学长分享“笔记整理法”“错题复盘技巧”等实战经验。同时,创新作业管理模式,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三维度分析”(正确率、完成时长、书写规范),根据分析结果动态调整教学进度与难度,确保95%以上学生扎实掌握基础内容。

(二)高二年级:强化思维,精准培优

高二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期,重点突破学科思维培养与临界生提升。在教学实施上,推行“动态分层教学”,数学、英语等学科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偏科的学生侧重公式推导与基础题型训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强化综合应用与创新题型拓展。针对临界生,建立“一生一策”档案,由学科教师每周进行1次个性化辅导,内容涵盖知识漏洞修补与心理压力疏导;同时,开展单词竞赛、读后续写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高阶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高三年级:靶向备考,高效冲刺

高三以“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备考”为核心,分阶段实施教学策略。初期通过“课堂监控复盘”强化纪律,年级主任每日抽查课堂录像,针对低效学习行为进行“一对一”约谈,并组织优秀课堂案例观摩;中期采用“楼层包干制”与“静心仪式”,主任室成员分片包干楼层纪律,晚自习前开展10分钟“目标书写+励志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冲刺阶段组建“状态巡查小组”,实时记录学生精神面貌,班主任结合“个别谈心+集体激励”进行干预,例如为焦虑学生定制“压力释放计划”,为状态优异学生颁发“冲刺之星”奖状,确保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战高考。

综上,学校通过分年级精准施策实现了三个年级的统筹发展。高一年级筑牢知识与习惯根基,为后续学习铺垫坚实基础;高二年级聚焦思维提升与培优,架起承上启下的桥梁;高三年级靶向备考冲刺,全力保障升学目标。三者层层递进、有机衔接:高一的基础积累为高二思维发展提供支撑,高二的能力强化为高三冲刺奠定条件,而高三的备考经验又可反向为低年级教学优化提供参考。这种统筹模式既尊重各年级阶段性特点,又注重学段间的连贯性,通过分层推进、动态调整,形成了“基础筑牢—能力跃升—高效冲刺”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实现了三个年级在发展中既分层又协同。

二、协同创新,深化教研教改实践

学校构建全学段联动的教研体系,以集体备课、试题研究、特色教学为抓手,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集体备课:集智聚力,共研共进

各备课组推行“自备+共研+反思”三阶段备课模式。新授课阶段,教师先独立备课形成初案,再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设计。例如,语文备课组在文言文教学中,共同设计“文本细读-问题链引导-文化拓展”的教学流程,制作包含知识点解析、探究任务的分层导学案;数学备课组针对函数章节,联合编制“基础题-变式题-拓展题”三级训练题库。课后,教师通过“10分钟微分享”交流教学得失,如英语教师分享“阅读课情境创设”的成功经验,物理教师探讨“实验课学生参与度提升”的改进方案,实现经验共享与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试题研究:把握方向,精准教学

建立“三级试题研究机制”:高三聚焦高考真题与八省联考题,提炼高频考点与命题趋势,如数学组针对高考新信息、新定义试题开展专题研讨,形成“审题策略+多解训练”教学方案,学生在基础年级要接触这方面的训练,层层深入,从而高三时不陌生、敢思考、敢动笔;高二研究统考题与高考题,优化教学重难点,历史组通过分析试题结构,调整通史与专题史的教学比重;高一分析联考题与期中试题,诊断学情并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实施“试题二次备课”制度,教师先独立做题筛选题目,再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针对错误率超40%的题目补充变式训练,确保教学与考试精准对接。

(三)特色教学:立足学情,因材施教

各年级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特色教学活动。高一年级开设涵盖艺术、体育等领域的30余门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二年级在文科教学中实施“大阅读+微写作”计划,通过“读书分享会”“时事评论竞赛”提升学生思辨与表达能力;高三年级创新学科复习模式,数学推行“周回顾+限时训练”,政史地实行“抽考闭环管理”,通过“每日小自习背诵-随机抽号检查-未达标一对一过关”流程,使基础知识点得分率提升15%-20%。

三、靶向突破,提升备考实效

针对学生学科短板与高考命题趋势,学校聚焦薄弱学科提升、临界生帮扶与命题研究,推动教研与备考深度融合。

(一)薄弱学科攻坚:精准施策补短板

数学学科构建“周循环提升体系”,每周三晚开展60分钟限时训练,周四公示班级与临界生平均分,由班主任协同教师进行盯促;周日晚进行“周回顾”,针对易错题型开展变式训练。对基础薄弱学生,开设“阶梯教室小课堂”,由骨干教师轮流授课,重点突破公式应用与基础题型。政史地学科实施“抽考闭环管理”,将学生分组编号,随机抽号检查背诵,未达标学生需在放假前完成“一对一”过关,确保基础内容扎实掌握。

(二)命题研究:紧跟趋势明方向

开学首月启动“高考题攻坚计划”,各备课组深入分析近三年高考题与八省联考题,形成《学科命题趋势分析报告》。学校领导全程参与核心学科研讨,指导数学组针对新高考开放性试题设计专项训练。6月高考结束后,结合高考阅卷老师经验及高三考生做题体验,组织全校大教研,深入分析高考题,梳理知识点,明确考查难度和方式,为复习备考提供精准指导。

(三)分层培养:精准发力育名优

对临界生实施“双师辅导”机制,学科教师负责学业提升,班主任跟踪学习状态,每周反馈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对连续未达标的学生,安排“同伴互助小组”,通过同层次学生经验分享实现共同进步。尖子生实行“自主成长计划”,组建学习共同体,自主制定周末学习计划,每周开展“难题研讨会”,由学生主讲解题思路,教师进行拓展指导。例如,闫建宏同学牵头创建的“错题共享本”模式,使尖子生群体弱科平均分提升8分,相关经验在全校推广。

四、协同联动,凝聚育人团队合力

学校以团队建设为抓手,通过备课组与年级管理团队的协同合作,打造高效育人共同体。

(一)备课组:打造学科发展“先锋队”

推行“老带新+双轨培养”模式,在英语、数学等优势学科建立师徒结对机制,青年教师每周跟岗听课2节,与导师共同打磨教案;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沙龙”,要求教师分享教学亮点与改进方向。强化备课组长“双重角色”定位,既负责教学规划,又注重团队建设。英语组组长通过“茶话会”化解教师矛盾,数学组组长设立“学科荣誉墙”展示教师成果,激发团队凝聚力。近两年新任命的13名年轻组长中,8人带领学科组荣获全市统考第一名。

(二)年级主任室:锻造高效执行“主力军”

实行“分工协作+动态管理”机制,主任室成员明确课堂管理、考试组织、学生心理等职责,在关键节点全员联动。例如,周末月考时全体参与监考阅卷,冲刺阶段实行“楼层包联制”,每人负责3个班级的状态跟踪,每日汇总问题并集体研讨解决方案。推行“暖心管理”举措,为高三教师提供弹性坐班制度,设立教师减压室;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支持年轻数学教师开展“游戏化刷题”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荣成一中将继续秉持“精研善管、聚力提质”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