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2F50384523X/2025-0136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崂山街道卫生院 | 组配分类 | 健康科普 |
立秋将至,暑热渐消,但"秋老虎"的余威仍在。老话常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整个夏天的消耗,我们的身体确实需要好好调养。立秋是养生的重要节点,此时养生重点在于"润燥",养肺生津,防秋燥。今天我就为大家详细讲解立秋养生的要点,助你健康度秋。
一、立秋为何要"润燥"?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由湿热转为干燥,空气湿度降低,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立秋初期多为温燥,表现为发热、少汗、口渴、干咳等;随着天气转凉,则可能转为凉燥,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对应五脏中的肺,此时肺气最易受到秋燥的影响。因此,立秋养生首先要做好"润燥"工作,保护肺脏,维持身体津液平衡。
二、立秋养生"三要诀"
1. 饮食润燥:滋阴生津
立秋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多吃些滋阴润肺、生津养液的食物。
推荐食物:
梨:被称为"天然矿泉水",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莲藕:滋阴养胃、清热生津
柿子:润肺生津、清热止血
芝麻:养血润燥、补肝肾
豆腐:益气和中、生津润燥
食疗方:
梨粥:将梨去皮切碎,与大米同煮,可加少量冰糖
莲藕排骨汤:莲藕与排骨同炖,既滋补又润燥
芝麻糊:黑芝麻磨粉加牛奶或水煮成糊状
饮食禁忌:
立秋后应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花椒等,这些食物易伤津耗气,加重秋燥症状。同时也要少吃烧烤、油炸等燥热食物。
2. 起居润燥:早睡早起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变化。
作息建议:
早睡早起: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熬夜:熬夜会耗伤阴液,加重秋燥
适当午休:午时(11点-13点)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养阴
居住环境:
保持室内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将水盆放在室内
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
避免空调直吹: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冷风直吹
3. 运动润燥:舒缓有度
立秋后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耗伤阴津。
推荐运动:
慢跑: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散步: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太极拳:缓慢柔和,适合秋季练习
八段锦: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调和气血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大汗淋漓:运动强度以微出汗为宜
防止受凉: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避免吹风
饭后不宜立即运动:至少等待半小时后再进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