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荣成市
首页
>荣成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基层医疗机构目录>科普健教>健康科普
      索引号 12371082F50384523X/2025-0135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荣成市崂山街道卫生院 组配分类 健康科普

七月份养生保健知识

时间:2025年07月15日 10:43 来源:荣成市崂山街道卫生院 浏览次数:

小暑的时间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2016年小暑时间:2016年7月7日 00:03 - 2016年7月22日 17:30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习俗知多少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四大注意事项

一、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二、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三、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四、不要贪凉冲凉水澡、不要多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行为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应注意尽量减少食用过凉的饮品。

小暑饮食三宝

1、第一大宝是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此外,这个时期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用黄鳝滋补更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此外,小暑前后多吃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也很有益处。家里若是有高血压、卒中后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感冒发热、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炎症患者都要敬而远之。平时容易“上火”的朋友,也不宜吃黄鳝,以免“火上浇油”。

2、第二大宝是莲藕

可以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后,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莲藕营养又消暑,有清热、养血和除烦的多重功效,暑天吃藕还有安神和帮助睡眠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3、第三大宝是绿豆芽

小暑时吃绿豆芽,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们公认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对食道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疗价值。

虽说绿豆芽的食用价值高,但食用起来也有讲究。绿豆皮不要随便去掉,要知道,这层不起眼的绿豆皮具有比绿豆还要强的清热解毒功效。另外,绿豆芽性偏寒凉,吃多了容易损伤胃气,因此,慢性肠炎、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不过烹调时配上一点姜丝或椒丝,或是搭配些偏温的香菜、韭黄,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了。

小暑养生要过六关

第一关:养阳关

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6度℃以上,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饮食要清淡,以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也可喝冬瓜与莲叶、薏米烧的汤等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第五关: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对策: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第六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对策:提倡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且运动不宜太激烈,不要流过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就很适合夏季进行。同时,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五行人小暑养生要点

金形人:清热祛湿消暑

精神调养: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精神愉悦,心境平静。

起居调养:避免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慎防中暑,同时夜卧贪凉,以防外邪侵袭而引发外感病。

运动调养:宜进行低强度的以伸展运动为主的运动,如八段锦、广播体操等,以微有汗出为度。

饮食调养:宜多吃益气养阴,消暑生津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参、绿豆、玉竹、石斛等。

药膳可选择薏苡仁橘皮粥:薏苡仁50克,玉竹10克,橘皮5克,大枣10枚,粳米200克。将薏苡仁、玉竹、橘皮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同置于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待米烂粥稠即成。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生津的功效。

木形人:钓鱼赏花,怡养性情

精神调养:多参加钓鱼、唱歌、下棋、赏花等文娱活动,陶冶性情。

起居调养:避免大汗淋漓,以防耗气伤津;睡好子午觉,保持精力充沛。

运动调养:可进行低强度运,如散步、八段锦等,以不疲倦为度。

饮食调养:宜进食具有清热祛暑、利湿功效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可多饮西洋参茶、生脉饮、绿豆冬瓜茶等。

药膳可选择夏枯草瘦肉汤:夏枯草30克,猪瘦肉120克,法夏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将夏枯草、法夏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1.5小时,加精盐、味精,再煮一沸即成。有清肝泻火、消暑利湿的功效。

水形人:温养脾胃,忌过食生冷

精神调养:保持心境平静,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起居调养:睡好子午觉,保持适当午睡;避免汗出当风,以防寒湿入侵。

运动调养:可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汗出,伤津耗气。

饮食调养:忌过食生冷、不知饥饱,宜多进食温软食物,温养脾胃,可多饮米汤,砂仁、法夏、苡米、芡实、红豆、扁豆等。

药膳可选择赤小豆鸡内金荷叶粥:赤小豆30克,鸡内金10克,鲜荷叶1张,春砂仁5克,粳米150克。将鲜荷叶洗净,切碎,连同鸡内金一同放入砂锅,加入清水1000ml,大火浇沸,小火熬煮20分钟,放入春砂仁后再煮10分钟,去渣取汁。将淘洗干净的粳米、赤小豆放入药汁中,添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有健脾利湿,清热消暑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