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2495184090L/2025-012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 组配分类 | 教研信息 |
一、工作目标
1.构建教师梯队成长共同体,探索“学习-反思-借鉴-实践-研究”的五环节成长路径,以学促研,以赛促学,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
2.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推进大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计划安排
扎实抓好主题式校本教研;做好学科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做好成长赛课的展示与评价;组织作业设计比赛;做好命题研究;做好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
(1)校本教研。遵循“三带三做,一循环”的教研范式。即:活动前策划,带着建议做好预设;活动时研讨,带着思考做好现场研讨;研修后重建,带着学习做好二度重建。教研组教师循环担任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教研日活动内容包括听评课、集体备课、解决问题等,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例会,对当月工作重点的进展情况进行反馈与主题培训。
(2)新课标的学习。利用专家视频、邀请教研员入校指导,重点学习学科新课标、新理念。组织交流研讨,做好课堂教学的落实实施;组织展示汇报,分享践行新课标的实践探索。
(3)备课。立足“教学评一致性”,加强对课标和教参的研读,体现“悦课堂”的特点,通过展示、测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4)课堂教学。创新优化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学期初骨干教师立标引领课、学期中的全员达标课、主题研讨课、学期末的汇报展示课,评选校级公开课、优质课。
(5)作业设计。结合双减政策,创新学科作业设计,主张单元练习,建立作业超市,做好作业反思与反馈,精准了解学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6)命题研究。组织有效命题的培训学习,开展命题比赛,提升教师依据课标编写试题的能力,及时摸清教与学的真实情况,查漏补缺、培优辅困。
(7)质量测评。做好每一个单元、每一类内容的测评,有针对性查漏补缺,找准教与学存在的真实问题。并跟进反馈整改。
(8)学习习惯。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由表达、同伴互助、规范书写等,做好巡查与反馈。
三、推进措施
(一)抓好常规工作的督查与反馈
1.坚持做好日巡查。每日一次查看教师每日碰头教研组织情况及教研效果,做好督导;每日一次推门听评课,关注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效果,每周不少于2次;每日一次巡查教师作业设计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2.坚持做好周教研。每周要参与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参与听评课,参与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查看教师先周备课,关注教师上课情况,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存在的真问题。
3.坚持做好月反馈。每月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教研、学生作业等常规工作的完成情况,有问题即时反馈整改,有经验即时推介表扬。做好教学质量测评工作,关注教与学的实效。
(二)抓好教研工作的指导与跟进
1.坚持做好主题培训。邀请专家或教研员入校指导,做好理念的引领。做好教研组长、学科教师及青年教师不同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坚持每周三1小时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主题教研活动,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长分享交流活动,坚持每月一次的学科校内或联盟内的大教研活动。
2.坚持做好成长赛课活动。做好全员课堂教学达标的展示与评价工作,做好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新教师亮相课的研讨展示活动。
3.做好教学质量测评活动。一二年级要做好无纸笔测试的研究与实践,在内容与形式上多下功夫,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年级要做好主题式、专项式教研,扎实推进大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教学及任务群的探索与实践。
4.做好团队互助帮扶。实施团队捆绑式评价,落实好青蓝帮扶工程,做好学科骨干教师帮携青年教师工作,跟进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重点工作,分管领导要参与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真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