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2495545095N/2025-001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组配分类 | 健康科普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状态,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健康问题,当收缩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mmHg)时,可确定血压增高。
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作用的主要靶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是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心脏: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心室肥厚和扩大,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
脑: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并发脑血栓。脑卒中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肾: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尤其在合并糖尿病时。
视网膜: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二、高血压的诊断要点
以诊室血压为主:由于血压测量具有一定的规范操作要求,且家庭用血压计不够准确,所以诊断高血压需前往诊室由医生测量后进行诊断。
以140/90mmHg为界: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是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对于接近此数值的血压不必过分紧张。
非同日3次超标确诊:由于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很多,单日一次性的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不能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需不同日3次测量结果均超过正常血压上限,才可诊断高血压。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心悸气短等。不过,高血压也可能在无不适症状的情况下,无声无息地损害病人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夺走生命。
定期监测血压是发现高血压的唯一途径,建议成年人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压。
饮食调整:减盐减油,饮食宜清淡。成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逐步降至5克以下,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多选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和坚果,尽量少吃含糖饮料和甜食。
适量运动: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压水平,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和控制体重。以有氧运动为主,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作为补充,运动应量力而行,安全第一。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是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者应通过控制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来减重,将体重维持在健康水平。
戒烟限酒:吸烟和被动吸烟严重损害心脑血管健康,应彻底戒烟(包括电子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精神放松、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根治,需要长期规范治疗。药物治疗后,监测血压一般应控制在140/90mmHg;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应控制于150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同时,生活中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