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249517102XR/2024-0144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第二十九中学 | 组配分类 | 劳动教育 |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市第二十九中学确定了“有机融入、课程引领、实践体验”的工作思路,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劳动教育校内外基地保障,围绕校园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结合学生特点,突出劳动价值观培养,把劳育和学科知识相融合,多渠道深化劳动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健全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校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素养,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学生全面成长夯实基础。
二、科学规划,整体布局,有效实施劳动教育
(一)依托学校的有效资源,加强劳动教育管理。
1.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在去年轮胎种植长廊基础上夯实本学期的劳动落地工程。将轮胎的种植作物、中草药进行秋收、采摘、晾晒。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面对挫折,战胜困难才能收获成功。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此挫折教育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锻炼,拓展了思维的宽度,自我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2.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举行国庆节劳动周活动,①家务劳动,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②秋收劳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丰富学生精神世界。④围绕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节气与“丰收节”的由来、内容、习俗等内容,制作手抄报。
(二)盟内教研,加强劳动教育研究。
积极参加教研中心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观摩学习劳动、综合实践优质课,领会悟透学科教研会的精神,有效落实劳动教育任务。按时上报了年初的劳动、综实计划,参与盟内的劳动教研。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三)校内教研,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每次市局组织的线上培训学习,学校都组织劳动教师集中观看并研讨,劳动学科也跟随其他文化学科进行跨学科校内教研,比如今年教研推广大单元教学就是和英语、道法、语文、历史学科一起交流,研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每周劳动课和四张清单中工作的成效与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考评,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三、积极实践,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按照学期初教研工作会的部署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校外基地和家庭资源,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形成家校社共育、共培、共振、共享四大劳育模式。
(一)落实课程,创设劳动教育平台。在6-9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劳动课。
(二)校内劳动,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依托学校轮胎种植、中草药园、校园卫生责任岗,“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组织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20多人获奖。
(三)校外实践,延展劳动教育空间。
打造适合农村孩子的“课程生态园”,以“紫藤苑-红薯基地”为依托,利用地域特色农产品“红薯”打造项目化生物实验研究。整合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素养要求,进行主题化探究学习,把理论带到实践中,形成一个“移动开放课堂”。
(四)家务劳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国庆节”劳动周、四张清单短板内家庭劳动清单任务指向明确,鼓励学生参与劳动,让学生通过参加与自己现实生活、学习紧密相连的劳动,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意义,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内涵,分享与家人共同劳动的快乐,体味父母的辛苦,提升其感恩情怀。
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重在学生“诚”的品质的培养。塑造各种“标兵”劳动楷模形象,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践行以“诚”待劳,以实干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劳动教育帮助每个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商”,关注的是学生持续终身的发展过程,为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