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荣成市
首页
>荣成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医院目录>科普健教>健康科普
      索引号 12371082MB2893586P/2024-0119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荣成市眼科医院 组配分类 健康科普

全国残疾预防日丨高度近视可致盲,近视防控需从小做起

时间:2024年09月10日 14:59 来源:荣成市眼科医院 浏览次数:

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视力损伤或失明了,我们感知自然与环境、传达情绪与感受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预防高度近视带来的视力残疾隐患 ”

图片

    很多人认为近视的后果无非是戴眼镜,生活中麻烦一点,即使度数增高,也就是换副眼镜罢了。等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殊不知真性近视不可治愈,而高度近视可能会带来多种不可逆转的并发症。

    多少度才算高度近视?

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称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但成年后趋于稳定;另一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表现为近视度数终生进展,并伴有眼轴持续过度增长,即使成年后仍然继续加深,可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图片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有哪些?

图片

1.视网膜脱离,裂孔

当近视度数增长,眼球增大变长时,往往会伴有视网膜变薄。视网膜是有一定厚度的一层膜,眼球被无限的拉长之后必然在某一些部位出现过薄的区域,剧烈运动可能会出现视网膜裂孔。出现裂孔之后,如果再伴有玻璃体液化等其他问题,则会出现了视网膜脱离。
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会感觉视力减退或眼睛前有黑点、闪光、黑影或某个方位看不见,严重的甚至是永久性的视力丧失。高度近视患者出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者高7-8倍。


图片


2.眼底出血、黄斑区变性

除了视网膜脱离外,近视眼的最大危险是黄斑区变性,称为近视眼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最初表现为视力减弱和视物变形,最终可导致中央视力完全丧失。

3.青光眼

近视眼者易患青光眼。但由于这种青光眼临床症状不明显,视功能降低又往往被高度近视眼的病变所掩盖,因而易被忽略。高度近视眼的眼球壁变薄,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6-8倍

4.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部参数的变化会出现眼球壁、血管壁变薄等问题,导致眼球新陈代谢出现问题,眼部营养无法正常供给。晶状体在营养不良环境下,会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进而出现早发性白内障。高度近视的患者患白内障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出几倍,而且出现白内障的年龄也许会比正常人要更早!

图片


高度近视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对眼部冲击较大的娱乐活动:跳高、跳水、蹦迪、拳击、打篮球等冲击力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以及蹦极、过山车、跳楼机等游乐设施均不建议参加。可以选择动作幅度小、频率低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
图片

定期眼科检查:高度近视患者建议每年或每半年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一次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压、眼轴、眼底等。特别是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血管疾病的更要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已经近视,如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一般建议每天至少2小时,每周 11~14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的控制近视度数增长。

近距离用眼时遵循「20-20-20」原则

无论是看书、写作业、绘画、玩手机,只要孩子近距离用眼20分钟,需看 20 英尺(约6米)远处,放松 20秒,都能让眼睛得到很好的休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根据《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家长们还可以采取控制近视进展的手段:如 OK 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以及特殊设计的框架眼镜。

图片

OK 镜  即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减缓近视度数及眼轴增长,摆脱框架眼镜的束缚,经过近年来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控制的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平均延缓近视在60%-80%左右。

图片

低浓度阿托品  是辅助近视防控的不错选择,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建议搭配框架眼镜或 OK镜使用。

图片

特殊设计框架眼镜  根据《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特殊设计框架眼镜配戴方便、不良反应少,成为了近视控制的主要选择之一,其中新的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技术采用了非球面微透设计,也被实验证实可以延缓眼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