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2773162490Y/2025-009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蜊江中学 | 组配分类 | 教学信息 |
新的一年,学校将立足当前学校良好发展态势,以“精致教育”办学特色为引领,聚焦“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中心,继续深耕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严抓落细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再提升再突破,奋力书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完善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新体系
聚力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开展“三增三减”,推进课程体系迭代升级,力争在全市社团展演活动中多彩呈现。
“三增”,突出“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一增实践课程,重点加强学科实践、科学及综合实践教学等,对实践类课程扩优提质;二增融合课程,以学科大概念推进课程整体化设计,加大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化活动课程开发实践,打磨跨学科融合课程案例;三增创新课程,持续开发优化科技创新进阶式特色课程,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三减”,一是进一步减形式主义,课程“不为创新而创,不搞新名词,不摆花架子”,重在凸显育人功效;二是进一步减教师参与,深化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课程建设,强化项目式、探究式、问题式等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实践研究;三是进一步减主观开发,基于学生想要与需要的研判整合,加强课程系列化设计,突出级段的层级性、内容的延续性。
(二)打造基于问题导向引领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致力深研问题化学习和大单元教学融通整合,开展“三四五”行动,促教学提质增效。
一是“三加强”,课前加强目标、单元建构设计,课中加强问题引领、思维拓展及师友共研实践,课后加强“数据+证据”的循证反思;二是“四优化”,立足问题自我提出、相互追问、合作解决,进一步完善课堂结构,优化“单元与课时一致性、学科素养与问题化学习能力融合、五何问题深化、学习管理与评价”,形成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新范式,打造推广一批优秀课例;三是“五驱动”,加强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构建学科分层教学标准,着力探索以“目标驱动、进阶驱动、师友驱动、分享驱动、评价驱动”为核心的分层培养模式,加大作业分层优化研究,开发培优年级贯通课程,切实减负提质。
(三)夯实基于全员人人参与的科研教研新模式
主要做好“四个坚持”,推进研究创新发展。
一是坚持小问题为切口。将课题研究、小革小新、主题教研与教学问题即时研讨相融合,开展“问例教学”研究,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力争培育为立项课题或各级小革小新、教学成果。二是坚持全链条为路径。深化主题式教研,压实“构思-探究-行动-反思”研究路径,突出研讨共识的形成与实践,让全程“人人有职责、步步有规范、环环有意义、次次有成果”,形成“课题+教学”研究相互带动新机制。三是坚持实用性为原则。致力教学中真问题的解决,用理论指导的实践问诊、解决问题,使教师“人人都能参与研讨、人人都能总结经验、人人都能学习应用”,切实提升教学品质。四是坚持多维度为引领。依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省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各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及教研员驻校、盟内盟外校际资源等,深入开展集体教研、课题共研、成果共享等联盟化教研共建活动,互通互融提升教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