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2495186619Q/2025-0086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一、特色主题
“和悦”教育背景下的“知行至善”德育教育模式
二、内涵解读
“知行至善”:知,是认知,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是行为、实践,是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行,是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取“知行合一”之意。至善,是通过不懈努力,让自己的行为臻于尽善尽美。“知行至善”即要求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达到“至善”的佳境。“知行”是途径,“至善”则是目标。
“和悦”教育背景下的“知行至善”德育特色,就是以我校“和悦”文化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把“知行至善“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生规范、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校德育工作从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内容,从管理方式到实施过程,进行整体构思和设计,制订德育教育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全方位、立体化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构 “知行合一、臻于完美”的学校德育教育特色体系。
三、规划思路
我们在“和悦教育”办学理念基础上,坚持“知行至善”的德育目的,围绕我校和悦教育“厚德至和”的德育主题,以中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作为基本发展序列,继续探索和实践立体、多纬度的德育工作模式。
四、创建行动
(一)建构“和悦教育”背景下的 “知行至善”德育课程体系
一是主题上,紧扣“和悦教育”特色理念中的“厚德至和”育人宗旨。
二是内容上,将12个德育模块按主题内容从三个层面出发,培育国家意识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国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范道德素质的“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公民道德、诚信教育”、提升个人修养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感恩教育、生命安全”。
三是步骤上,通过四个步骤,即课程理论认知、校园活动体验、家庭教育培固、社会实践提升。
主要思路就是将上述三个方面紧密融合起来,探索其中内在联系,建构起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可应用性、可推广性的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搭建“和悦教育”背景下的“知行至善”德育实践平台
一是校内,以行为德育为切入点,以“一米责任”为抓手 ,立足学生日常,细化行为规范,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在一个文明、和悦的环境中成长。
二是校外,以“五点半课堂”为抓手,结合“双减”相关文件精神和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三)保障“和悦教育”背景下的“知行至善”德育实施机制
一是建立两个行动机构:团支部、德育处。
二是深化三个德育渠道:学校的德育活动、家庭的家庭教育、
社会的实践体验。
三是确立四个德育序列:初一至初四年级,各年级依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情况,序列化实施,即初一年级侧重习惯养成教育、初二年级侧重文明礼仪教育、初三年级侧重社会公德教育、初四年级侧重理想信念教育。
(四)完善“和悦教育”背景下的“知行至善”德育评价模式
一是维度上,体现两个维度,即纵向上的梯度性提升、横向上的差异化发展。
二是评价上,对接学校特色学校理念,建立一个科学的德育评价模式,采用了“2334积分制”评价模式对学生德育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五、实施步骤
(一)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定为“德育教育特色建设启动年”——构建理念框架
1.挖掘学校优势资源,对有价值又可行的教育活动内容纳入德育特色学校项目之中。
2.对德育教育特色活动的实施提出规范性的要求。
3.强化师生的“知行至善”的德育教育意识。
(二)2021年9月至2024年8月定为“德育教育特色建设提升年”——深化主题研究
1.依托“和悦”文化,全面、规范地实施各类教育活动,探究规律,形成较为完善的“和悦教育”育人模式。
2.探究“知行至善”教育内涵,在各学科的教学研讨、课堂模式、课后实践、家庭教育等各方面贯穿这一理念。
3.各类教育活动中,逐步提炼“知行至善”德育工作经验,提升德育特色建设的策划力、组织力、执行力。
(三)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定为“德育特色建设成果年”——形成特色建设经验
1.形成完善的“知行至善”德育体系,总结经验规律,生成经验成果。
2.一定范围内实施、推广成果,彰显学生个性,凸显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全面提升师生德育特色品质,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