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职业病防治知识知多少?一起来看看!
时间:2024年05月13日 07:59
来源:荣成市中医院
浏览次数:

01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要构成《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我国法定职业病分为10类132种。
①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尘肺病、过敏性肺炎、哮喘、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②职业性皮肤病(例如:接触性皮炎、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等);④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例如:噪声聋、牙酸蚀病、爆震聋等);⑤职业性化学中毒(例如: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等);⑥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例如:中暑、高原病、冻伤等);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例如: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等);⑨职业性肿瘤(例如:石棉所致肺癌、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等);⑩其他职业病(例如:金属烟热、滑囊炎股静脉血栓综合征等)。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可分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6大类。
①尘类(52种):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②化学物质类(375种):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③物理因素(15种):包括噪声、高温、低气压、高气压、高原低氧、振动、激光、低温、微波、紫外线、红外线、工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物理因素。④放射性物质(8种):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⑤生物因素(6种):包括艾滋病、伯氏疏螺旋体、炭疽芽孢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生物因素等。⑥其他因素(3种):包括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刮研作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属于工伤。根据《工伤认定办法》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广大劳动者要积极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时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体检,如果有体检的异常,就要尽快及早的调离原工作环境。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