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82773162490Y/2025-0099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荣成市蜊江中学 | 组配分类 | 教研信息 |
为了促进教师们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研活动,帮助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多次申报教育创新微成果,取得较好成绩。
建立“三位一体”管理制度,成立由教学研究中心主导、学科教研组实施、专业导师指导的协同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微课题管理办法》,明确选题申报、立项评审、中期评估、成果验收的标准化流程。例如:我校的问题化对话课堂可通过“问题梳理-方案制定-实践验证-案例总结”四步法,形成可复制的校本研究路径。
构建“三级联动”研究机制,制定《微课题研究指南》,明确“小切口、真问题、快见效”的选题标准先由教师自主申报研究成果;然后教研组开展研讨帮扶,建立课题;最后校级统筹,选拔优秀成果提交申报。例如教师可聚焦教学实践痛点 ,通过教学日志、学生作业分析等工具积累原始数据,形成“成果报告”。
采用动态评估与激励机制,研究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调动教师积极性。
2024年度数学组《三级六段: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面对我校学生数学课堂现状如学习主动性不足,综合应用能力差,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初中阶段将教育教学的核心指向问题的解决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相悖离,于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来转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学生特点摸索出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的新模式——三级六段,所谓“三级”指的是同一个项目,结合三个年级所学的不同数学知识进行螺旋递进式的探究活动。“六段”指的是每个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基本上都是分为这六个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探究阶段、产出阶段、展示阶段、反思阶段。这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即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又挖掘了教材中有价值的项目资源,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的项目化案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一系列的项目化活动,学生的内驱力被激活,应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多次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赋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近年来我们团队共获得教学和综合荣誉近20项。
通过这一系统化推进,学校形成“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良性生态,为中小学教育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